中医认为:毛发不仅具有仪表功能,又是体内气血盛衰的外在标志。这是古人在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至今仍然是临床诊疗毛发疾病时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
脂溢性脱发,古代称“发蛀脱发”,最早见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以后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又载有“蛀发癣”之名。那么脂溢性脱发是什么?它的病机是什么?著名中医师杨牧祥认为有多种原因,需要辨证施治,而多数脱发可通过补益肝肾、养血化瘀得到治疗。 |
脂溢性脱发,也称早秃,是一种以头发逐渐脱落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一般先从额部两处的鬓角和顶处开始,头发失去光泽,稀疏脱落,严重者额上部和顶部的头发可完全脱光,发展为“秃顶”。患者可同时伴有头皮脂溢,头皮屑较多,头皮瘙痒等症状。
病由肝肾亏虚与精亏血瘀
中医学对脱发早有记载,《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并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肾气盛衰,气血充盈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丈夫五八,肾气衰,发落齿枯”。至汉代张仲景,认为脱发与精血亏虚有关,《金匮要略》记载“夫失精家目眩发落,脉极芤脉迟”。隋代的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后人多持血热致脱的观点,如金代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记载:“年少发白早落,此血热太过也”。至清代,也有医家提出血瘀致脱的观点,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瘀血》中记载:“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杨牧祥认为,本病多因七情不遂,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阻毛窍;或久病失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所致等,但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血瘀阻滞为主要病机。
治以补益肝肾加养血活血
根据中医学“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等相关理论,杨牧祥强调补益肝肾,充盈精血为生发之根本,故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自拟“生发饮”。
方药组成:熟地黄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5 克,枸杞子 15 克,菟丝子 15 克,黄精 15 克,制首乌 15 克,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5 克等药组成,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理气活血,枸杞子、菟丝子、黄精、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补肾填精养血,全方共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养血生发之功效。
临证时,根据年龄、体质差异及不同证候表现,随症加减。
- 若血虚生风,伴见头皮瘙痒者,酌加天麻 10 克,羌活 10 克;
- 若湿热内蕴,循经上蒸,伴见头油显著,头皮屑较多者,酌加白鲜皮 15 克,黄柏 10 克;
- 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伴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者,酌加茯神 15 克,远志 10 克,酸枣仁 15 克;
- 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 15克,茯苓 15 克,炒薏苡仁 15 克;
- 若肝阴亏虚,伴见胁肋隐痛,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者,酌加川楝子 10 克,黄连 10 克,银柴胡 10 克;
- 若阴虚阳亢,风火上扰者,伴见头晕耳鸣,面部烘热,视物不清者,酌加菊花 10 克,桑叶 15 克,决明子 15 克,五味子 10 克;
- 若瘀血阻滞,气血不畅,伴见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者,酌加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
- 若气血亏虚,无力上达,伴见发质干枯,气短乏力,舌淡脉弱者,重用当归 30 克,酌加太子参 15 克,炙黄芪 15 克。
病案举隅
张某,男,28岁,已婚,石家庄市人,公司职员,2008年6月26日初诊。主诉脱发半年。半年前渐见脱发,以前额和头顶为甚,毛发干枯,头皮屑较多,伴面色少华,视物模糊,神疲乏力,爪甲不荣,项背疼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暗,少苔,脉细。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中医诊断:脱发,证属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瘀滞。治法:滋补肝肾精血,养血活血生发。以自拟生发饮加减。
方药:熟地黄 15克,当归 15克,赤白芍各 15克,川芎 15克,枸杞子 15克,菟丝子 15克,黄精 15克,制首乌 15克,女贞子 15克,旱莲草 15克,天麻 10克,羌活 10克,茯神 15克,远志 10克,合欢花 10克,合欢皮 15克,夜交藤 30克。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后两小时温服。嘱患者调畅情志,忌辛辣油腻食品。
二诊:2008年7月10日,腰酸乏力,失眠多梦,视物模糊,项背疼痛减轻,仍脱发,舌淡暗,苔薄白,脉细。上方加桑叶 10克,黑芝麻 15克,生地黄 15克,山萸肉 15克,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08年7月24日,腰酸乏力消失,脱发减轻,新发渐生,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减去合欢花1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08年8月7日,项背疼痛消失,脱发明显减轻,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停服中药汤剂,以养血生发胶囊善后。
按本例患者为脂溢性脱发,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藏血,其华在爪,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肾精血亏虚则不能上荣于发,故发脱;肝血亏虚,不能荣养爪甲,故见爪甲不荣;腰为肾之府,肾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肝开窍于目,精血亏虚,双目失养,则视物模糊;肾脉通督,精血亏虚,督脉失养,不荣则痛,故项背疼痛;精血亏虚,心神失养,则失眠多梦;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少华;舌淡暗,少苔,脉细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气血瘀滞之象。本患者证属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瘀滞,方用生发饮滋补肝肾精血,养血活血生发,加天麻、羌活、祛风通络,引药上行,药力直达病所;茯神、远志、合欢花、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
二诊腰酸、失眠等症缓解,但脱发未减,酌加黑芝麻、生地黄、山萸肉,滋补肝肾,填补精血;并加桑叶,疏散肝经郁热;配以赤芍,凉血活血,使全方补而不滞。
三诊脱发减轻,睡眠好转,故减合欢花、合欢皮、夜交藤。
脱发为临床难症,病情易反复,故治疗不宜急求速成,汤药取效后,缓治其本,故以养血生发胶囊巩固疗效。
| 医生简介 |
杨牧祥,男,1940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
从事医、教、研至今近50载,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舌诊,长于内科,尤擅治慢性肺病和胃病等疑难杂症,法严、方活、效著。发表学术论文210篇;主编或参编出版医学著作51部;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
| 作者简介 |
陈分乔,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胃炎、肠炎、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内科急重症。
于文涛,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杨牧祥名中医工作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3-10-24第005版),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