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好太极拳


00 太极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各种健身方法很多,光各种拳术就有几百种,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练习太极拳呢?因为太极拳是一种把拳术、中医经络学、《易经》阴阳学、导引吐纳术多者结合,加以创新的治病强身、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修身养性,去寻求人体自身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的运动形式。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太极卷来平衡自己的心态,开发自己的智慧,提高自身的修养,强健自己的体魄。所以,练习太极拳是现代人应该掌握的一种最好的健身运动方式。

 

        过去,我们学习太极拳,要走遥远的路途去寻名师访高友。如今,网络为我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使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学习太极拳。但是,现在有许多初习太极拳者,上网学习太极拳的效果并不象预先想的那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上网学习太极拳效果欠佳的原因在于,一座建好的大楼,你只能看到其外观,而其内在的钢筋结构是否牢固,就不得而知了。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拳术,你上网看到的只是拳式的外形(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肢体相互转换的动作过程),而拳式内在的东西(意念的运用、内气的流动、内劲的分布),你是无法窥见得到的。这样一来,你只学到了拳式的皮毛,而缺乏内在的底气。在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动作松垮,拳式无神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初学太极拳者,在上网学拳的过程中,在逐步学习拳式踢、打、摔、拿的外在动作技法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太极拳理论的深入学习,通过对太极拳理论的全面学习,有助于习拳者对拳式的掌握和提高,这样,就达到了内外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真正实现“老师遍天下,家中学太极”了。上网学拳,省时、省力、快捷有效,是一种方便大众的学拳方式,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一.意、气、劲是拳式内在的核心

 

        意、气、劲是太极拳拳式内在修炼的核心。拳式的内在修炼,不像拳式外形的锻炼那么直观量化。例如:向前进一步,脚是向那个方向走的,走了多少厘米,这些都很具体,有量化的数据指导你去操作。而拳式内在的修炼就不这么简单了,它词意抽象,表现宏观,操做没有可以依据的量化数据。例如:心静体松这个拳式要领,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你心理静到了什么境界,你身体松到了什么程度,都是无法用数字去量化表现的。因此,武术谚语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是说,老师的拳式外形,你可以完全学到手,而拳式内在的精华,只有靠你自己,在日积月累的苦练中去领悟,才能把拳式内在的要领完整地掌握。 因为拳式内在的东西没法量化,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感觉其摸不着,看不见,有些困惑,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总有拳式内里空虚之感。不要着急,“拳练千遍,其理自见”。这拳谚是说,随着习武功夫的深入,你的习武心境和脏腑功能,都得到提高之时,你掌握的拳式演练起来,就会有充实之感了。

 

          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节奏轻柔缓慢,为的就是调和心气、平静心神。初学拳者,往往拳式动作缓慢了,头脑当中就会杂念丛生,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意识无法集中,经常开小差。 这很正常,如果,一练就成,还用苦练干啥。我们就是通过拳式的演练,来不断地去磨炼人的心性。使其逐步能够去掉杂念,炼成纯洁的正念,使心境达到淡定、坦然、清虚无牵挂,心神凝静的心理状态。但是,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练拳才行,下得功夫到家了,自然所需要的拳境心态就成功了。在拳式内在心境的调练过程中,不可用比较强烈的意识去赶走杂念,那样,不但不会稳定住练拳的正念,反而在杂念与正念的强烈对抗中,扰乱了心神,损伤了心气,造成心里不调和与拳境的不稳定。对待拳式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杂念,我们要遵循着“扶正祛邪”的原则。当杂念出现时,你用淡定的心神去稳住练拳的正念就行了,主观上不要去想杂念的事就可以了,这就是“扶正(练拳之正念)祛邪(扰乱拳境的)杂念的道理。随着你习武功夫的不断提炼高,练拳的正念也会日渐充盛,那么,杂念也就会自然退怯,不赶自走,不战自败。要想让杂念在演拳的过程中绝对不出现,那也是不符合人体正常心理活动的。只能说,通过拳式内在的修炼,增强了心神的定力,从而使练拳的正念保持的时间可以长久一些,减少了杂念出现的次数,淡化了杂念活动的强度,消弱了杂念对正念的干扰 这样,在整个太极拳套路的拳式演练过程中,练拳的意念就比较纯正了。

 

        在拳式的内在修炼过程中,在气息的调练操做中,要遵循“顺畅无滞”的原则。因此,初学拳者,不要过早地学练“拳式呼吸”,否则,在拳式开合与肺脏呼吸的调配过程中,由于肢体不放松,底气不充足、动作不协调,不但不能起到增强人体之气的作用。反而,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出现“上气”(肺气)不接“下气”(肾气)的喘息现象。因此,初学拳者,先不要过早地去学什么,哪个动作配合吸气,哪个动作配合呼气,哪个动作是用顺腹式呼吸,哪个动作是用逆腹式呼吸。

 

        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初学拳者应该运用自然呼吸之法,去调节拳式演练过程中动作的气息变化。这样,拳式的气息,处在该吸就吸,该呼就呼的自然状态,呼吸的变化不拘于硬性的规定中,气息的通道就顺畅了。从而,也就防止了气喘、气粗、气逆、气滞等拳式调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拳式的自然呼吸之法的要领是,无论是拳式的起落,还是拳式的开合,始终都保持均匀而悠长的节奏,使悠长的气息变化与慢而不断的拳式动作内外相应。进而使肺脏的吐故纳新与四肢百骸气血的新陈代谢,达到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初学拳者,要注意,一般人认为习武者就是咬牙瞪眼,用足力量,打拳踢腿。其实不这么简单,肌肉的力量和拳式的内劲是有区别的。在物理学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在武学中,人体的力量是一种先天具有的素质,而拳式的内劲是经过后天修而得的一种功夫。这就好比一块玉石,只有经过精心加工以后,才会更有价值的道理是一样的。学练拳式内劲的入门功夫是放松。放松有利于经络疏通、气血运行。放松可以使全身(根节、中节、梢节)分散的力连接起来,而形成强大的一股劲。放松有利于集中意识去引领动作的协调操作。经过长期的太极拳内在修炼之后,最终就能实现“积柔成刚”的理想拳境。拳式也就拥有了充足的内劲、沉稳充实的内在感应。

 

二.上下相随是拳式外在的关键

 

        拳式,是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等动作内容所构成的。初学拳者,不要直接去学练拳式,应该先学练弓步、仆步、虚步等这些拳式中局部的动作,把它们的操做之法和动作要领掌握之后,再去学练拳式的整个动作,这样做,拳式动作就容易记住,又不易出现错误,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了。拳式局部的小动作掌握熟练了,再做拳式整体的大动作,其动作之间的相互连接才会顺理成章。

 

        每一个拳式,是由几个或好多个动作组合而成的。例如:杨氏太极拳中的“揽雀尾”,这个拳式,就是由掤、捋、挤、按这几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在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过程中,拳式中的这些组合动作之间,要避免出现断劲、断意、断息等动作衔接等停顿的不良现象,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要尽量使这些组合动作衔接紧凑,一气呵成。这样,就避免了拳式演练中动作松懈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了每一个拳式演练过程圆活连贯的完整性。

 

        初学拳者,由于拳式的技法不熟练和动作操做的不协调,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会出现拳式上下脱节的不良现象。使拳式下盘产生的劲,不能顺畅地传递到中盘和上盘,造成了拳式劲路的不连贯,使拳式的攻防技法不能正常发挥进攻与防守的作用。为此,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着劲起于腰腿,顺于脊背,达于手臂的劲路传递原则。在拳式动作的转换过程中,注意做好蹬腿、转腰、顺肩等这些有利于劲路传递的关键动作,使拳式动作达到首尾相连成为一体的程度。这样,经过长期拳式内在劲力的训练,在掤、捋、挤、按等技法的演练过程中,拳式之劲不在是分散的,而是像车轮一样,周而复始连贯如环,从而,使拳式“三节(根节、中节、梢节)的劲路贯通,形成了坚不可破的合劲。

 

三.心身相合是拳式内外统一的枢纽

 

       太极拳不是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养生之道。它把修身(生理肉体的功能)和养性(心理精神的状态)完美地融为一体。这个养生理念,既符合传统中医学,又符合现代医学对于健康定义的认识。为此,初学拳者,在学练太极拳套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着“心身相合”的原则去学习。一般来说,多数人比较注重拳式中手法、腿法、步法等外形动作的训练,而忽略了内在气息的调炼和修养,这样长此以往,会降低太极拳调养脏腑之气的效果,降低慢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降低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武学层次的进步与提升。

 

       人体的健康,五脏为根,四肢为梢。拳式四肢的锻炼,能改善脏腑的气血供应,而拳式内在的良性意念,更能激发脏腑的正气,使之充实而强盛。

 

       武术谚语说:“修身容易,养性难。”我们不能因为养性难,而忽视了拳式内在心境的修炼。因此,通过打太极拳,使拳式内在的心气调和、心神凝静,同时,使拳式外在的肌肉强健、关节灵活、骨骼结实,最终,使整个拳式达到“内外统一”之相互促进的完美之境界。

 

| 作者介绍 |

        张晓武,男,1967年12月生,河南省焦作市人。晓武太极拳运动养生康复创始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太极拳名师,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广东晓武太极拳俱乐部总教练,华南师范大学武术协会永久荣誉会长。

 

来源:《养生月刊》2015年第04期,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