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直互用话藏血


树木

    《尚书·洪范》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这是对五行特性的概括。其中所谓“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木曰曲直”是指树木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用以说明木有条达(板直)与柔和(揉曲)的两种属性,条达属阳刚,柔和属阴柔。通过对肝木“木曰曲直”特性的理解,对肝与血脉的关系做了阐释,认为肝亦可以主宰统摄一身之血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肝藏血”的知识!

 

         肝的藏血功能当从解剖象、木象、少阳象相互合参来理解。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以及涵养肝气等功能。

 

         肝藏血功能的原始来源,十居八九得之解剖之识。

 

         结构之肝血流量极为丰富,故其正常外观呈红褐色。肝的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毫升以上。它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其中3/4来自门静脉,而静脉是容量血管;其余1/4则来自肝动脉。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因此肝为血液的贮藏库之一,并可调节血容量。

 

         此外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制造主要场所,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向。在胚胎时期的肝脏尚有造血功能,虽然正常成人肝一般已不参与造血,但仍具有这种潜在能力,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肝可以恢复一定的造血功能。

 

         古人的大体解剖肯定没有现代医学那么详尽,但血流丰富、贮血量足、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这些功用应大致能观察及归纳出来。因此《素问·调经论》曰:“肝藏血”。晚清民国间中医学家恽铁樵在《生理新语》就有:“惟其含血管最富,故取生物之肝剖之。几乎全肝皆血……故肝为藏血之脏器”之说。

 

         肝藏血的功能确定在年代上早于肝主疏泄功能,说明了中医藏象学说构成是以解剖之象为最初基础这一事实。

 

         或有拘泥于张景岳所说的:”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而不认可解剖也算“象”之见。其实“形见于外”不独见于生理、病理外象,当把人或动物剖开,内脏的结构就成了“形见于外”了,《周易·系辞上》所云的“见乃谓之象”当可含此。不少人常将中医比附成“黑箱理论”,其实不然,更合适的表达应是“灰箱理论”,因为这是一个以解剖为基,再行司外揣内之法,半剖半揣再行验证的理论,光线没那么“黑”,还是有一定程度能见度的。

 

         那么,肝藏血与木象、少阳象等又有否相符之处呢?答曰:有!

 

         首先,对木之象,历来都存一定程度曲解,表现为不少教材多将木的特性归结为生长、生发、条达、舒畅,而忘了木的特性是从“木曰曲直”四个字而来。何谓“曲直”?“曲”者,屈也、缩也;“直”者,伸也、舒也。“曲直”,是指树木干枝具有生发,柔韧,曲而直、直而曲,屈而后伸,不断向上向外的特性。诚然,生长、生发、条达、舒畅是木的主要特性,但却不是全部,只计“直”,不论“曲”的归纳不能体现木之全性。

 

         如果说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出肝之“直”性,则肝藏血主要体现的就是木之“曲”,或曲而能伸之性。曲而缩,则肝内贮藏一定的血量,故为“血之府库”;且血液循环本身是一个婉转廻环,曲直互见的系统,正与肝曲直为用之性相投。曲而能伸则藏而能泄,泄而回藏,从而起到调节血量的功用。

 

         肝是如何因应人体之需来调节血量呢?《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即贮存血液是调节血量的基础,调节血量为贮藏血液之目的,两者相互为用。具体实施为:当机体活动剧烈、情绪激动时,肝将所贮存的血液向周身输布,增加有效血循环量,以供机体活动之需,动者属阳,故木气行血,伸也、舒也;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血液需要量相应减少,相对多余的血液即归肝所藏,静者属阴,则木气曲而缩,血亦随之。这就是《血证论·脏腑病机》所言的:“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注意“冲和”二字,不是纯粹的外展,肝握气血调节之枢,实含曲直为用之意。

 

         现代人活动多,休息少,是有点罔顾肝血需藏的特性了。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注意休息?因为休息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尤其是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能保证肝细胞再生修复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肝病患者康复。

 

         肝具曲性,则除肝内应贮藏一定的血量外,能防止出血实属理所当然。因此,肝不藏血的出血,往往是因疏泄太过,肝火迫血而至,此能伸不能屈也。病机为此者,除清肝凉血止血外,养血敛阴之白芍可为考虑之选。《本草求真》云:

 

       “入肝血分,敛气。白芍专入肝。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无毒,功专入肝经血分敛气。缘气属阳,血属阴,阳亢则阴衰,阴凝则阳伏,血盛于气则血凝而不行,气盛于血则血燥而益枯。血之盛者,必赖辛为之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

 

         肝藏血除调节血量外,还有濡养本脏及所属形、窍作用。因此,肝血不足,除一般的血不濡养或血不上荣而致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症外,尚可见血不养目,出现的两目干涩,视物昏化模糊,夜盲;血不濡筋,出现的筋肉拘急,肢体麻木;血海空虚,女子可出现月经量少、闭经等症。

 

         由于肝具风雷之性,容易升动太过,因此肝贮藏一定的血量,尚能制约肝气的升腾,勿使过亢,从而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而不刚暴太过。《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云:“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笔花医镜》亦云:“肝与胆相附,东方木也,其性刚,赖血以养”。此理少阳曲直互用话藏血之象类之,其象下阴爻为基,为藏血;上阳爻为用,为疏泄,肝气得阴血之柔养,则阳涵于阴,刚制于柔,升而不腾,动而不亢,冲和条达,曲直为用。此《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肝恶燥喜润。燥则肝体板硬,而肝火肝气即妄动;润则肝体柔和,而肝火肝气长宁静。”

 

         肝主疏泄与肝藏血两者关系密切,一藏一泄、一曲一直、直而能曲、屈而后伸方成就其柔韧、生长、升发、条达、敷和与体阴用阳之性用。

 

》》编者按

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肝为生命之源者考释,血脉类木之形、寓木之性(木之柔韧,木之条达,木之生发)”,这些都为从肝治疗血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您学会了么?

 

︱作者简介︱

潘毅,1956年11月生,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校教龄23年,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本科授课约180学时,研究生授课约40学时。具有良好的师德,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注重教学法的研究及教学规律的摸索,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多元知识汇通、多媒体结合的生动而又内涵丰富的教学风格,即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多角度地切入:如医学方法的剖析、哲学内涵的阐发、中西医学的比较、文化历史背景的透视、边缘学科知识的引入、中医其它各科的印证以及思维方法的引导等,使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得以调整、拓宽与优化,深获同行和学生们的好评。

 

来源:潘毅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潇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