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心要“平和”


00 蜻蜓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关于夏季养生的介绍。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人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养生的问题,就是健康长寿的问题,可谓医学的终极目的。 

       国医大师路志正出生于1920年12月,现已90+高龄,仍然坐堂看病。他的高寿、健康得益于身体力行中医的养生、养心方法,比如,他提到在夏天要注意养心,保持心情平和~

 

       人们的情绪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夏季高温天气的变化,会对人的精神、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这种现象也叫“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对人体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加拿大的科学家通过对人大脑拍摄的图像证实,人在夏季情绪会更加亢奋,身体也更加具有活力。炎热的气候会使中枢神经支配的植物神经发生紊乱,从而出现情绪的异常和内分泌、胃肠功能的改变,女性激素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又由于夏季出汗过多,体内的电解质出现障碍,也会表现为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爱发脾气、容易忘事、心境低落等,睡眠质量会降低,饮食减少,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一长,就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病,因此夏季情绪的调节就显得十分重要。

 

       路老非常重视四季气候变化及五脏功能失调对情志的影响,认为夏季属火,易耗气伤阴,当人体情志发生异常时(如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就会由外火引动内火,致使人体的阴阳失调,从而发生多种疾病。因此在夏季,使亢奋的心情平静下来,通过自我调节,做到“心静自然凉”,是十分重要的。

 

医案一则 

       夏季一天,接诊一位女患者,27岁。主诉一周来心烦郁闷,夜不能寐,多梦易醒,纳食减少,头晕,尿黄赤,精神紧张时易发便秘,经前乳房胀痛,带下量多。经过诊断后,认为病人属于夏季暑热,气阴两伤,阴虚神扰,情绪不宁,又加上夏季暑湿蕴结,才会出现上述病症。治以清暑益气,温胆宁心,佐以清化湿热。用药后,患者情绪好转,失眠好转,能入睡,纳食较前增加,继用药调理一个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00 春夏养阳

       元气亏乏之人,在夏季容易感受暑热。暑邪乘虚而入,因暑与火同气,暑气通于心,暑热之邪内扰心神,故出现心神不安和情绪的变化。如何在夏季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静状态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好心理的调整,越是天热,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放松心情,想一想绿树、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想一些愉快的事情,以忘却热浪的袭击,降低心理温度,做到“心静自然凉”。 
  2. 遇到烦心的事情,要学会减负。那就是和外界多交流,找人倾诉,或和家人多聊天,驱除心中的烦恼,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把心中的火发散出来,通过自我调节,使不良情绪转移,恢复愉快的心情。 
  3. 调整起居,坐到起居有常。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午休30~60分钟),傍晚可到林荫散步,晚上按时就寝,不要熬夜,坚持23:00前睡觉,因为23:00~3:00,为肝胆主时,如此时还不休息,就会耗伤肝血,出现阴虚肝旺的状况,从而影响睡眠。 
  4. 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喝水,吃些开胃和清火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菊花露等,少吃油炸、煎烤、油腻、甜食等,可多吃黄瓜、西瓜、苦瓜等凉性食物。 
  5. 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早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中午室外温度高,应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阴凉的环境能使人心静神安。 
  6. 在夏季梅雨季节,要多吃健脾燥湿的食物,如薏米、红小豆、山药、扁豆等,还可多喝绿豆汤、粥等。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养心重在养心情,马克思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每天拥有一个好心情,天天开心,就是健康的保障。只要心情好了,病就好了一半了,尤其是夏天,防止心火扰动,主要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情平和了,心火会自然消失的。

 

︱作者简介︱

路志正,1920年12月出生。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教授,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行医七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科疑难病,被称为“杂病圣手”。对于疑难复杂疾病,崇尚脾胃学说,发展湿病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人以胃气为本,治病注重调理脾胃,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等学术思想,主张心身同调、药食并用、针药兼施、内外合治、导引健身等综合疗法。

 

来源:九十医翁路志正的博客,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