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伤食


00  山楂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其气主降;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其气主升。一旦脾胃虚弱会易患伤食证,常见为腹部胀满、恶心、腹泻等。若不及时治疗,还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对于伤食的治疗,最先想到的方剂是保和丸。今天孙鸿昌老师来讲解此方剂治疗伤食的思路,随后陈四清博士将介绍中医方面调治伤食的各种方法~

 01 陈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伤食即为其中之一。伤食常见于消化功能弱的人(特别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需要摄取大量营养物质,而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如不加控制,进食超过正常消化能力,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恶心、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口中带酸腐臭味等。中医称此种情况为“伤食”。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气尚弱,更易患此病。症状表现为: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数等,甚则无名高烧,久治难愈。伤食虽为小病,倘若不明就里,往往易生他变,当然如果辨治准确,则会有桴鼓之效。

 

保和丸治疗伤食

 

        对于伤食的治疗,古圣先贤早有名方传世,《丹溪心法》保和丸就是其中的代表方剂,其组成为: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药味简单而价廉,然而疗效确切,所以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文从保和丸治疗伤食的思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饮食积滞,治重消导

 

        “胃为水谷之海”,饮食水谷进入胃中,经胃腐熟之后方能逐步被人体吸收利用,倘若强食过饱或暂时胃气不足,腐熟无力,饮食物停滞胃中,就易形成食积之证,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饱胀痞满。对此类病症,消导是最简捷的方法。

 

        保和丸中,山楂“酸温性紧,善消腥膻油腻之积,行瘀破滞,为克化之药”,神曲“蒸窨而成,其辛温之性,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化面积”而为消积之神药。三药相合,无食不消,无积不化。当然,在临床上也可以酌情选用谷麦芽、鸡内金等药代替。

 

        此外,针对此类疾病导法亦应引起重视,消法具化积之功,导法有荡涤之用,一消一导,相得益彰,共同促进胃肠道的通畅。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通下之药,如大黄、番泻叶等。

 

2、邪实阻气,通达为要

 

        “六腑以通为用”,然而饮食积滞为有形之邪,难免阻滞气机,最易导致胀满、嗳气、呕逆等症。为此,畅达气机便为必不可少之治则。

 

        保和丸中莱菔子“辛甘下气”以助气机通达,有些医家认为此药有推墙倒壁之功,用在此处甚为适宜。此外,莱菔子尚有消食,祛痰之效,一药三用,足见古人组方选药之精当。当然,在临床上也不必拘泥于莱菔子一味,可以根据情况酌情选用厚朴、木香、枳壳、枳实等药。

 

3、郁而化火,必以寒清

 

        饮食不归正化,积于胃中,变为有形之邪,阻滞气机,气郁不达则化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黄帝内经》又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而此病在临床上又常表现出吞酸吐苦,泻泄酸臭如败卵等症。

 

        由此可见,清热之药必不可少。方中连翘以苦寒之性行散结清热之功,正切病机。另外,还可酌情选用公英、二花之类,尤其是公英一味,名老中医朱良春老先生谓其有“清胃护膜”之功,似乎比连翘更切实用,因此,在临床上可酌情用之。

 

4、食郁生痰,治重祛痰

 

        《赤水玄珠·中风》云:“痰乃津液之变。”食阻气郁,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易聚而生痰,气郁化火又可灼津为痰,《成方便读》曰:“积郁之凝,必多痰滞。”亦正合此说。

 

        方中半夏、茯苓、陈皮相合即为二陈汤格局,如此痰浊可化,气机得畅,食积易愈。

 

5、振奋中焦,以助食消

 

        胃肠负担增重,一时性代偿不及或是脾胃功能不足往往容易导致食积胃中,在这种情况下的食积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应该在消积的基础上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加用一些补益脾胃的药物。如《丹溪心法》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一味以增强脾胃机能,加速食物的消化。当然,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辨证的情况酌情选用太子参、白术、石斛等以助药力。

 

        综上所述仅提供了一些常规治疗思路,但临床上即便是伤食这种小病也往往相兼为病,千变万化,因此仍要本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指导临床,才能收到确切的疗效。

 

伤食的中医调治

 

        一旦出现伤食,还得从调整饮食入手。可暂停进食或少食一、两餐,尤其要暂停进食脂肪类食物和甜食点心,可适当食些容易消化的粥、腐乳、肉松、蛋花汤、面条等。如症状较重,可采取以下方法调理治疗:

 

1、成药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消积丸、疳积散、肥儿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小儿消食片、启脾丸、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治疗。

 

2、捏脊疗法

        让孩子(编者注:成人也可捏脊)俯卧床上,术者沿脊柱两旁两指处,用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部的长强穴(尾骨下端)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采用推、捏、提、按的手法,向上至颈部反复进行3次。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推捏后,再用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上点按几下。此法宜在晨起进行,每日1次,连续7天为1疗程。

 

3、饮食疗法

 

◎消食饼:

        取鸡内金1~2个,用微火烘干,研碎,配干面粉100克加适量盐或白糖调味,做成硬币一样厚的薄饼,烙熟后切成小块,继续用小火烘干即成。每次食数块,每日3次。

 

◎药米粥

        大米或小米100克,干山药片一把煮粥当饭吃。如有鲜山药可蒸熟后剥皮蘸白糖吃也有健脾胃的功能。对伤食后大便不成形、消瘦者较为适宜。

 

◎白萝卜粥

        白萝卜适量,同米一起煮,加适量红糖调服。对伤食后腹胀明显者尤为适宜。

 

◎三仙汤

        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法对食米面过多者尤为适宜。

 

◎糖炒山楂

        取白糖入锅炒化,随后加入去核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味即成。此法尤其适用于食肉过多者。

 

◎消食散

        谷芽、山楂、槟榔、枳壳各等份,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2克,每日3次。此方尤其适用于食鸡蛋过多者。

 

|作者介绍|

  • 陈四清,字诚,男,副主任中医师(主任医师资格),全国著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嫡传弟子。
  • 孙鸿昌,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中医学博士、医师。

 

来源:家庭医生报(2004-12-20第007版),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