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种类和操作


00 艾灸-0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人多用艾灸之法自我保健,但对于艾灸的种类及它们对应的病种常常不很清楚,更多的只是依葫芦画瓢。那么艾灸到底有哪些种类?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艾灸可以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四类。

 

一、艾炷灸

 

       艾炷灸就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炷灸又可以分成直接灸和间接灸。

 

直接灸

 

       直接灸又可以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瘢痕灸就是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到穴位上施灸,一般每穴每次灸3~6壮。由于此种灸法较痛,故在烧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在施灸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灸治后嘱患者多吃羊肉、鲜鱼、豆腐等食物,一般约7天左右化脓。瘢痕灸可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哮喘、遗精、阳痿、早泄、妇科疾病和发育障碍等。

 

       无瘢痕灸,又称为非化脓灸,是指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但不灼伤皮肤,不使局部起疱化脓。施灸时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皮肤稍微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夹去,另换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因其灸后不留瘢痕,故称无瘢痕灸。本法适用于一般虚寒性疾患。

 

◎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和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通常以生姜、大蒜等这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间隔,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又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间接灸的种类很多,其名称通常随所隔物品而定,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等。选用哪种间接灸要根据病症而定。

 

隔姜灸 

 

       鲜姜一块,切成约0.5~0.8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穴位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然后点燃艾炷。等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时,可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发现姜片颜色变暗,没有水分时,要更换一个新的姜片。

 艾灸

       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隔蒜灸

 

       把鲜大头蒜切成0.3~0.5厘米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数孔后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艾炷燃完或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黑时更换蒜片。一般灸5~7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隔蒜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健胃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痈疮肿疖、腹中积块、肺痨、瘰疠等病的治疗。

 

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填于脐窝部,盐上放一较大艾炷点燃,盐溶化后应当换新盐,脐周盐相对较薄,注意不要被烫伤;或在盐上放一姜片后再置一较大艾炷点燃。待患者感到灼痛再更换艾炷。

 04 隔盐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

 

二、艾条灸

 

       艾条灸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艾灸方法。

 

◎艾条的分类

 

       艾条有两种,一种叫无药艾条,一种叫有药艾条。

 

       无药艾条是将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或质地柔软而坚韧的细棉纸)上,卷成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封口而成。

 

       有药艾条常用的有两种处方:雷火神针处方(《针灸大成》)是由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许组成;太乙神针处方(通用方),由硫磺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克组成。将药研细末和匀,以桑皮纸一张铺平,取艾绒24克、药末6克均匀铺在纸上,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分别留空纸3厘米许,卷紧即成。

 

◎艾条灸的分类

 

       艾条灸一般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大类。

 

悬起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有药艾条进行熏灸。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

 

温和灸 01 艾灸

       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2~3厘米左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灸20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须随时注意局部温热程度,防止灼伤。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消散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

 

回旋灸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2~3厘米左右,平行往复或者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雀啄灸

 

       雀啄灸是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后,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施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15分钟左右。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

04 雀啄灸

 

实按灸

 

       实按灸包括太乙神针灸和雷火针灸。用上文所述的有药艾条太乙神针或者雷火针点燃,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

 

三、温针灸

 01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即可。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等。

 

四、温灸器灸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施灸时,可置艾绒或加些药物装入温灸器,点燃后,将温灸器的盖子扣好,然后置灸器于应灸之处,或作来回温熨,使温热传至体内,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的作用。一般人皆可使用,对小儿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作者介绍|

汤立新,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1982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针灸推拿系本科班学习,1987年在东直门医院,师从姜揖君教授攻读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姜揖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后长期在本院针灸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来源:食品与健康(2014[3]),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