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中医】民间中医特色技术评审


真正的中医是怎样的?

真人,真事,真情

真实的场景,展现真实的中医!

 

       上次体验“无影灸”后听说李安平先生要去参加“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民间技术专家评审会”,这个评审会是什么呢?有哪些专家参加?具体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李安平先生的技术从中医专家角度看是否合理呢?小奕请求去旁观。

 

       评审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召开,这已是第十次评审会了。当天一共有两组,李安平先生的“中医全息诊断脉法”在第一组,因此小奕进入到这个场地旁听。 

       本组一共有五个项目,为了让民间中医有充分的时间展示技术内容,规定每个项目有20分钟展示,5分钟专家提问。

 

       小组的评审专家共有五位,他们是: 

  • 曙光医院骨伤科石印玉教授
  • 曙光医院内科朱抗美教授
  •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齐昌菊主任医师
  •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许家佗教授
  • 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原副理事长许涛

 

       评审会宣布开始后,我注意到各位专家都进入状态开始认真听介绍并不时翻阅资料。 

       首先是李安平先生的“中医全息诊断脉法”,李先生认为脉象体现全身状况并认为手腕内侧寸关尺存在一个全息人,占尺肤1/3范围,用双手各11部脉位代替大家熟悉的寸关尺诊脉法,从而提出全息诊断脉法,据说有很多准确诊断的案例。

 

       听到这里,研究脉法几十年的许家佗教授和朱抗美教授忍不住提出问题,比如“脉法诊断在寸口部位,也是动脉所经过之处,静脉的搏动非常微弱,如何能感知到状况?”、“脉法如长江水流而下,如何通过下游的水了解到上游的情况?”、“牵一发动全身,但全身动如何判断哪一根头发被牵动?”、“有多少案例能证明这个诊法的准确性?” 

       李安平强调这是根据全息理论所作的诊脉法,可惜他并不能从理论上推导出该脉法的合理性,尤为可惜的是他平时忽视对于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无法提供出成功案例,反而说不做案例收集,愿意相信就相信。由于时间限制,这项技术的展示在激烈的争论中被叫停了。小奕对李安平先生的做法不禁腹诽“这是自傲吗?这恐怕是愚蠢吧?毕竟连基督都要显示神迹使人信服。”而近代名医张锡纯更是把医案整理得非常标准化,从症状、病因、遣方用药、效果等详细记录,既可以让人学习,又是医术高明的明证呀。为什么不做医案收集整理呢? 

       随后其他几位也陆续上台介绍各自的技法,而“沈-汉默脉法”的演示令人耳目一新。演讲人从该脉法的历史传承开始,讲到脉法的层次、脉位、波形、脉质(节奏、速率、稳定性、体积、深度、大小、宽细、形状等)、手法和脉理等的各种特点,以及用药和脉诊密切结合,可以根据脉象开药等,最后指出这是中西结合、古今集合的、有巨大临床应用价值的脉法。

 

       许家佗教授和朱抗美教授高度评价这个脉法,并指出这么历史悠久的技法可以考虑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个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奕感慨于民间丰富的实践以及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为发掘民间技术所做的努力,为评价中心点赞。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知道谁有中医一技之长,不妨推荐他联系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哦。

 

【小奕的思考】

 

1、小奕对本次评价会中“老年痴呆症穴位理疗组方”项目很感兴趣,在场的中医专家们也非常感兴趣。很可惜的是介绍人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介绍他所用的仪器原理上了,在20分钟时间内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谈到“穴位理疗组方”。这既浪费了演讲人的机会,更浪费专家的时间。如果评价中心的工作人员能事先与演讲人沟通要点,给予模板,审核材料并指导演讲,可能会更好地提高效率吧。

 

       小奕会后与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表达了改进建议,工作人员指出事先已经与演讲人沟通并给予模板了,而且汇报会并不是主要的,而会前提供的有效材料是最重要的,评价会有前期专家考察,后期还有临床验证。

 

       小奕有个改进建议,评价中心可以提供专门指导民间中医演讲的服务,以帮助民间中医更好地表达并展示自己。这就像是毕业考试,试卷考试和平时分数很重要,但答辩也占很大比重呀。如果中心人力有限,“中医锦囊网”拥有500强公司的前中高层管理人员、MBA,能很好地架构起沟通桥梁,愿意而且能够帮助民间中医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及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2、小奕在与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中被告知旁听是违规的,在小奕看来现在虽然有政策鼓励、推广中医药文化,但实际上中医式微已是事实,有疗效的中医非常难找。现在可以说看病难,找好医生更难,找好的中医难上加难。有更多人了解中医相关的信息有何不可?何况“中医锦囊”网成立已3年,专注于推广中医药文化,但真的不知道上海还有“民间中医评价中心”这么个单位,是否说明中心的自我宣传推广有待改进呢?

 

       民间中医评价中心作为政府机关,负担着对民间医药技术安全性甄别、评判的重任,可说是任重道远。民间技术本身和评审过程并非机密,为何不允许旁听?即便涉及技术机密及商业内幕,可在某些方面作技术处理,无需合盘托出;又或者采取对旁听者告知保密义务、签署保密协议等,还可以采用常用的信息保密分级制度,有选择地开放不同种类、密级的技术给人旁听等等,其实办法是有的,就看是否愿意做了。

 

       看来中医的复兴不仅仅是政策或口头上的鼓励、推广,更需要改变思路和做法,扎扎实实地推广,同时落到实地地执行。

 

【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简介】

       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于2015年3月由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批准成立。评价中心是根据上海市中医药发展规划的安排成立的民间医药领域的咨询机构、评价机构和研究机构,由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直接领导,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具体管理。

 

       评价中心建设目标是建成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市级筛选评估中心,加强对民间医药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及持有人能力的甄别和评判工作,促进民间医药技术的文化交流,并为政府提供民间医药管理的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