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庭医案】胆囊炎、胆石症


 

刘××,男,53岁,工人,1997年11月3日初诊。

 

【辨治经过】

 

因突发上腹剑突下疼痛,持续性绞痛,开放射痛,未呕吐,在外院急诊按“胃痉挛”对症治疗后好转。入院前3小时(晚19时许)饱食后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持续加重,伴右肩背胀痛,恶心未吐,不发烧。

 

体检:血压140/80mm时,T37.6℃,皮肤巩膜未见黄染(灯下),腹平坦,右上腹、剑突下压痛(+),未触及肿物,腹肌稍紧张,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莫非氏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6%,B超示胆囊内多个强光团伴声影,胆囊壁毛糙、增厚,收缩功能尚可,肝功能正常。患者惧怕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诊见右上腹及右胁胀痛,牵攻肩背,口干苦、时嗳气,大便干结,数日未解,小便黄,苔黄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胆囊炎、胆石症。

 

中医辨证: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化湿,健脾和胃。予胆宁汤加减。

 

茵陈30g,虎杖30g,焦山栀15g,赤芍15g,生大黄9g(后下),金钱草30g,郁金9g,鸡内金10g,黄芩10g,生山楂10g。

 

服药6剂后,腹痛显著减轻,但进食后仍感胀满不适。大便通畅,每日1次。

 

原方减大黄量至6g,加白术12g。继进14剂后症状消失,病情稳定,要求出院回家调理。

 

予上方加减坚持服药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饮食二便正常,病情未再复发。B超复查胆囊未见异常,收缩充盈功能良好。

 

【按】

 

胆腑以通为贵,疏通之法,大便气机畅行,湿热不泄,结石可以排出。胆石症急性发作期,尤宜疏肝理气利胆与通腑导热并用,通腑之品,首选大黄。

 

本例体质尚实,以“痞”、“满”为要点,重用大黄,以冀祛邪务尽,同时亦不忘兼顾脾胃。

 

|医家简介|

朱培庭,(1939年-),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后分配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师从中西结合外科专家徐长生,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国家特殊津贴,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朱培庭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潜心钻研胆道感染,胆石病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急性胰腺炎等外科急腹症领域卓有成就,学验俱丰,治人无数;操刀30年,无一失手。成功地开发出上海地区第1个国家级中药三类新药胆宁片,使众多胆石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来源:中医世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