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治腰痛六法


 

腰痛六法

作者:赵绍琴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肾虚,必须辨证施治,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1、驱风化湿,活络缓痛

 

风邪外袭,太阳之脉受病,以致经气不通,发为腰痛。腰痛并多抽掣,牵引腿足,上连背脊,或有寒热头痛,舌苔白腻,脉象浮滑。当以驱风化湿,活络缓痛,仿独活寄生汤。

 

独活5克,细辛1.5克,荆芥穗10克,防风6克,秦艽6克,桑枝30克,丝瓜络10

 

加减法:

 

  • 若恶寒较重,咳嗽气促,表闭无汗,舌苔白滑,可加麻黄3克、桂枝6克。
  • 若口干舌红,心烦咽痛者,此有内热,当去细辛、独活、荆芥穗之辛温药,加薄荷5克(后下)、忍冬藤15克、连翘10克、鲜芦根20克。

 

2、温化寒湿,以缓腰痛

 

寒湿侵犯太阳之络,周身酸楚沉重乏力,转侧不便,每遇阴雨则腰痛即重,舌苔薄白,脉象沉濡。这符合《金匮要略》里:“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宜用温化寒湿方法。

 

苏叶10克,桂枝10克,干姜6克,茯苓12克,苍白术各10克,羌独活各5

 

加减法:

 

  • 若患者体痛,恶寒,无汗,可去苏叶加麻黄3克,以宣郁解表祛寒。
  • 若湿邪已渐化热,舌质变红,脉象略有数意,可于方中加黄芩6克、生石膏6克(先煎),减桂枝、干姜、羌独活之量。

 

3、清热化湿,疏风缓痛

 

湿热蕴郁,阻于络脉,气机不调,发为腰痛,大便溏薄,肛门灼热,小溲黄赤,心烦梦多,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用清热化湿,疏风缓痛方法。

 

荆芥穗10克,防风6克,大豆卷10克,黄柏6克,丝瓜络10克,石楠藤15克,苍术6克,泽泻10克,路路通10

 

加减法:

湿热阻络,先分析湿与热的多少,在气分还是入血分。早期以宣散为主,晚期以活血为务。若入血分,舌红绛,口不渴,面色苍白,痛有定处,当以活血通络方法。加片姜黄6克、桃仁10克、鸡血藤15克、制乳没各2克。

 

4、温补肾阳,以缓腰痛

 

肾阳不足,腰部及下肢逆冷,腰膝酸痛无力,遇劳即重,小溲清长,大便有时干结,舌胖苔白,脉微无力。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仿青娥丸意。

 

破故纸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20克,胡桃肉15克,芡实米10克,白术12克,肉桂心3克,熟地12克,附子10克(先煎)

 

服药有效,可用丸剂缓调。

 

5、填补下元,滋阴降火

 

肾阴不足,腰痛绵绵,虚火上炎,心烦失眠,手心灼热,夜梦遗精,溲黄便结,舌红口干,脉小细数,沉取弦滑。必须用填补下元,滋阴降火方法。

 

生熟地各10克,知母6克,芡实12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龟甲12克(先煎),续断12克,杜仲12

 

加减法:

 

  • 若血虚便干,可加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料豆衣10克。
  • 若心烦梦多,可先泄其虚热,加竹茹6克、马尾连10克,服2~3剂后,再加白芍20~30克、沙苑蒺藜15克以补其阴。

 

本病如服药有效,可改用丸剂,每早晚服,效果比较平稳,同时必须增加体力煅炼,配合治疗,否则单凭药力,效不明显。

 

6、活血理气,通络缓痛

 

行动不慎,腰际闪挫,或因外伤,瘀血阻络,腰痛如刺,日轻夜重,动则痛甚,不能俯仰转侧,甚则呼吸亦牵引疼痛,大便色黑或秘结。当用活血理气方法。

 

当归尾6克,桃仁10克,生地黄15克,川芎12克,土鳖虫3克,赤芍10克,旋覆花10克(包),醋炒大黄1

 

另用七厘散酒调敷于患处。

 

加减法:

 

  • 若病久体弱,在活血的基础上加益气补中之品,但不可多用。
  • 为方便起见,一般可用丸药,如跌打丸、第一灵丹等。

   

|作者简介:赵绍琴

 

来源:《赵绍琴临证400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