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不足、虚风内生,敷和汤可能有用


己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故设有敷和汤。那么在现代临床中,此方是否仍有用呢? 

本文摘自“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有删减。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究敷和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作者:阴倩雅、张婉、杨鑫杰等

 

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下,以天人相应的“六气六律”和“五气更立”的周期变化理论为基础,进而总结出以60年为一周期的气候、气象变化,并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司天方根据《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及治疗原则,主要针对十种主运和六种司天、在泉之气的气候特点而设,本文对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所对应的敷和汤一方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1、敷和汤的理论基础

 

五运六气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是以天干和地支作为运算符号,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作为理论分析,以“天人合一”为主要思想,对气候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人体在这些气候变化下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加以总结,并指导于临床。

 

中医运气学说思维方式植根于中医理论思维方式,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联系和生态互动关系,是人类通过“法天则地”的形式,以五运六气推演和预测为内容,研究宇宙的运行变化规律,并运用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物候等综合知识研究运气对生物乃至人类生理病理影响的一门学问。

 

五运六气理论被中医药学家方药中、许家松先生誉为“《内经》一书基本精神的总结性篇章”。近年来,五运六气理论被广泛重视,为临床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2019年为己亥之年,主运为土运不及,司天、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天干为运为土,地支为气为木,木克土,气克运,气盛运衰,为天刑年,影响本年的气候和易发疾病,当以气为主,而运次之。在16 张司天方中,敷和汤针对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之气而设。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言: “厥者,尽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言: “帝曰: 厥阴何也? 岐伯曰: 两阴交尽也。”“厥阴”为阴即尽的状态,且阴阳是相互转化的,阴极必阳,阳极必阴,故厥阴可以理解为阴将尽,阳将出的一种状态。

 

《素问·血气形志》言“厥阴常多血少气。”血为“阴精”,即指生命的物质基础,其所对应的“气”即为“阳化气”的能量信息。“厥阴”之特性为基于“阴”而化生“阳”,其所对应之脏“肝”亦有“体阴而用阳”之特性。肝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肝在志为怒。如若肝血充盈,则能完成其濡润滋养的作用;肝开窍于目,如若肝血不足,目失濡养,则目涩眼花;肝血不足则不能上荣头目,阳无所附,上冲头面,则头晕耳鸣;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见痿黄;肝血不足,无以濡养筋脉,可见手足发麻、甚者角弓反张等症。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 “厥阴司天,其化以风。”故有“厥阴风木司天”之说。厥阴风木司天之年的气候变化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言:“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素……厥阴所至为毛化……厥阴所至为生化……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厥阴所至为挠动,为随迎。”

 

人体在此气候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眩晕、头晕目眩,肢体震颤,手足麻木、女性月经量少、色浅等肝血虚的症状;可有头晕目眩、肢体震颤、肌肉痉挛拘急、皮肤瘙痒等血虚生风等症状;可有不欲饮食、呕吐、腹胀、泄泻、善噎噫气等胃肠疾患;亦可有胁肋处胀痛、少腹拘急、耳鸣、泪出等肝经所过之处的症状。

 

2、敷和汤解析

 

2.1 方义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有云“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民病中热,而反右胁下寒,耳鸣,掉眩,燥湿相胜,黄疸、浮肿、时作温厉,宜敷和汤。”敷和汤收录在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的《三因方》中,是基于《黄帝内经》的运气理论和五行生克规律应运而生。

 

何为“敷和”?

 

《素问·五常政大论》有云: “愿闻平气何如而名……木曰敷和……”即指木的平气,由方名可知本方是为求得肝木得平,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时气而设。

 

敷和汤的药物组成为: 五味子、酸枣仁、枳实、茯苓、诃子、干姜(炮)、半夏、陈皮、甘草(炙),各一钱。上剉,大枣二枚,水煎服。

 

此方是配合药物的四气五味,论其气,则寒热兼施;论其味,则辛酸咸合用。有补虚,有泻实,其大要不过泻火平木而已。橘皮、诃子,醒胃悦脾,无邪不治;枣仁生用,能泻相火;枳实泄脾藏之湿;甘草功缓厥阴,风在上,以甘酸泄之,火在下,以五味子之咸以制之;半夏辛能润下,合茯苓之淡渗,祛湿除黄。炮姜温右胁之冷。

 

方中亦有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之意,通过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调节脾胃功能,从而使气血生化有源以防土虚木乘。五味子味酸、甘,酸枣仁味甘、酸,诃子味苦、酸,枳实味酸辛苦,茯苓,甘、淡平,甘草甘平,大枣味甘,半夏味辛,炮姜味辛,陈皮味苦、辛,综上可知,其药物组成以酸、甘化生阴血濡养肝木,即养血柔肝,以辛疏达肝气助其肝用。

 

2.2 病机

 

敷和汤是针对厥阴风木司天而设,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所阐述的厥阴风木司天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来看,主要受到风木的影响,病位在肝,病性为虚。

 

历代诸多医家认为,肝血虚和肝风内动联系密切;肝血亏虚,使肝木不得调达舒畅,脏腑不荣,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虚风内动。因此在临床症状上有出现来时迅速,变化较快,游走窜动、颤动拘急、麻木、瘫痪、瘙痒等都可归结于“风”。人体受厥阴风木所影响的体现出风证。

 

己亥年前来就诊之人,较往年多有虚烦不眠、皮肤瘙痒等虚风内生之象。如上方解中所述,全方以补养肝血为主,即本方病理基础为肝血不足,又有虚风内生之象,综上所述,敷和汤所主治的病机为肝血不足、虚风内生。

 

2.3 治法

 

敷和汤的治法为酸甘化阴、养血息风。《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张介宾注曰“……脏气法时论曰: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五味之偏性纠人体五脏之偏颇,旨在“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本方药物组成以酸、甘为主,佐以辛、苦。酸味药能收、能涩,入肝经,可用于气血耗散之证;亦因酸敛之性以息风;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入脾胃经。甘味之和、缓其风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均有阴液,均通过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胃补充而来;又如若脾虚,风木易克制脾土,补益脾土,以防土虚木乘。辛味能行,辛疏达肝气助其肝用。肝木不足,金易克木,本方中苦味药以助心火而克金,以平衡五行。敷和汤一方中以酸味药配合使用甘味药,化生阴血,具有滋养人体阴液的作用,可助五脏之阴复,从而养血息风。

 

3、敷和汤的临床应用

 

3.1 血不养神型不寐案

 

不寐病又称失眠,其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致魂神不安、不得安卧。经云: “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体阴而用阳,肝主藏血,心主行血,肝血虚不能濡养心神,而出现血不养神之不寐病证。

 

杨某,女,1993年5月3日出生,2019年4月30日就诊。主诉: 睡眠不佳10余年。

 

现病史: 入睡困难,双眼畏光,有一丝光则不能入睡,对声音敏感,常年需戴耳塞睡觉,易受惊吓,咽中不利。坐姿不正时则有双足麻木,常年乏力,纳后困,经期唇舌淡白,晨起唇色淡。月经量前两天可,后则少。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滑,左关尺重按无力。2年前曾自服归脾丸2月余无明显疗效。

 

予以敷和汤加味:陈皮6 g,法半夏6 g,生整枣仁15 g,茯苓15 g,炮姜6 g,诃子肉6 g,五味子6 g,炒枳实6 g,当归6 g,炙甘草6 g,大枣6 g,6剂,颗粒剂水冲服。

 

药后6个月随访: 药后至今入睡困难明显缓解,有光可入睡,效果甚佳。

 

【按语】患者属“不寐病”范畴,肝藏魂,肝血亏虚,魂无所归,扰乱心神而致夜寐不安。患者血虚不能濡养四肢故见双足麻木;血虚不能上荣于目,故见双目畏光;脾失健运无以运化水湿故见纳后困、咽中不利。

 

本案患者出生于癸酉年二之气,主运为火运不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该患者出生之时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燥金克木,肝木被郁,暗耗肝血,故为此病。敷和汤之方药组成以酸、甘为主,以化生阴血濡养肝木,即养血柔肝。肝血充足,神有所养,神安则寐。且本方中亦有二陈汤(陈皮、法半夏、茯苓、炮姜、炙甘草)之方,用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诸药并行,共奏养血安神、健脾行气之功。

 

3.2 血虚风燥型风瘙痒案

 

阴血具有濡养功能,肝血不足,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肌肤不荣或血虚生风,致使肌肤疹痒难忍。肝木不足,肺金克之,肺合皮毛,皮肤不荣。如临床风瘙痒病所表现出来的皮肤瘙痒,干燥,舌红,苔薄,脉细数的一类病证,多为气血不足或久病体弱,阴血耗伤,血虚生风所致。

 

时某,女,1977年12月14日出生,2019年11月14日就诊,神经性皮炎17年,有水泡,颜色发红,严重时起苔,颜色变深,痒甚。甲状腺结节、甲减2年,乳腺增生,经前乳房疼、痒。月经量少。眠可,纳可,大便正常,汗不多,时心慌,面色无华,舌薄,淡暗,苔白,津较多。脉右寸沉无力,右关尺滑,右关重按无力,左关滑,重按无力,左寸沉应指,左尺沉无力。

 

予敷和汤合暖肝煎: 陈皮6 g,法半夏6 g,生整枣仁20 g(先煎),云茯苓15 g,炮姜6 g,诃子肉6 g,北五味子6 g,炒枳实6 g,当归6 g,枸杞子6g,乌药6 g,小茴香6 g,炙甘草6g,大枣3枚。6付,水煎服。

 

第一付后皮肤瘙痒减轻,后皮肤瘙痒感消失,患者甚喜,续以补养气血之膏方调理,服药期间无皮肤瘙痒、精神状态较前减轻。3个月后随访: 月经量较少,偶有皮肤瘙痒,片刻即止,较前明显减轻,余无不适。

 

【按语】神经性皮炎属于中医“风瘙痒”范畴,其病机多由血虚风燥所致。本案患者平素面色无华,月经量少可知其素有气血不足基础,左脉关尺无力,知其阴虚不足,则肌肤失于濡润而作痒。局部病灶起水泡,舌薄、淡暗、苔白、津较多为水湿之征。

 

患者出生于丁巳年终之气,主运为木运不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该患者出生之时的主运为木运不足,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受到当年运、气的影响,患者体质偏于肝血不足,故为此症。

 

故处以敷和汤酸甘化阴,补养肝血以濡润肌肤,以方中二陈汤健脾化湿,合以暖肝煎温养行气共同为治,则血虚得养,肝气得疏,肌肤得润,则瘙痒得愈。

 

3.3 风木克土型脾胃案(胃痛)

 

肝藏血,肝血虚则虚风内动,肝风横逆犯胃则致胃痛、胃胀、呃逆、呕吐;克伐脾土则脾虚无以运化水湿,可见不欲饮食、乏力、泄泻等。肝血不足,气机无以疏泄而郁滞不解,故烦躁易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厥阴所至为里急……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即厥阴风木司天之时,由于风木克脾土,可见里急、胸胁胀痛、呕吐、泄泻等症。

 

李某,男,1973年9月11日出生,2019年8月7日就诊。

 

胃痛2月,遇寒胃痛加重,时胃胀。眠差,易醒,似睡非睡,多梦。纳尚可,大便偏稀,舌暗苔根白腻,脉右弦稍细,右寸关重按无力,左弦,左关重按力减。

 

予敷和汤合白术厚朴汤:陈皮6g,法半夏6g,生整枣仁20g(先煎),云茯苓15g,炮姜6g,诃子肉6g,北五味子6g,炒枳实6g,生白术30g,厚朴10g,藿香6g(后下),青皮6g,桂枝6g,炒栀子6g,泽泻6g,炒甘草6g。6付,水煎服。

 

2019年8月28日二诊,药后疼痛次数明显减少,胃不胀,眠较前好转,纳一般,大便粘。舌暗,苔根白,尖红,脉弦长数,左寸关重按无力。

 

予敷和汤加味:陈皮6g,法半夏6g,生整枣仁20g(先煎),云茯苓15g,炮姜6g,诃子肉6g,北五味子6g,炒枳实6g,炒栀子6g,泽泻6g,炒甘草6g。6付,水煎服。药后无胃痛,眠好转,3月后随访: 无胃痛、胃偶畏寒,眠可。

 

【按语】结合脉症,可知此案患者系为脾土不足,肝血亏虚,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胃胀、胃痛。阴血亏虚不能养神,肝不藏血,魂不守舍,故见眠差易醒。

 

该患者出生于癸丑年四之气,主运为火运不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阳相火。患者出生于下半年,受在泉之气影响较大,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且主运为火运不足,寒水克之。

 

患者胃痛之日为2019年6月,为己亥之年3之气,当年主运为土运不及,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为少阳相火,发病之时的主气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发病之时主运为土运不及,又有司天、客气均为厥阴风木克制脾土,风木克土,故而胃痛。

 

予以敷和汤补养肝血以安眠睡,白术厚朴汤平肝培土以止胀痛。二诊之时,诸症好转,又因服感冒药而症状复现,结合舌脉,可知其有肝血不足,复以敷和汤酸甘化阴以养血平肝和胃为治,且查其舌象,大便粘,知其心火上炎,予栀子清心火,予泽泻利湿。

 

随着五运六气理论再次被重视,目前将敷和汤运用于临床之人越来越多,陆曙教授、谢军教授等以敷和汤治疗不寐取得较好的疗效。陈爽等以敷和汤治疗视疲劳、眼睑痉挛、眼球震颤疗效较佳。史锁芳教授用敷和汤治疗眩晕、肢体抖动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石青教授治疗痿证疗效较佳。张晓杰教授用本方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4 小结

 

五运六气理论为中医学的精髓,重视天人合一思想,人处于自然界中,必然会受到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的影响。己亥之年,主运为土不及,厥阴风木司天,为天刑之年,此运气作用于人可出现肝血虚的症状、血虚生风症状、肝木克脾土的胃肠疾患、肝经所过之处的症状。

 

肝血虚患者复遇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左关脉为重按无力之时,出现上述症状,可使用本方治疗。然“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即临床上使用本方不必拘泥于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凡患者病理、病机、症状符合皆可使用本方。

 

五运六气理论其运化、气化特点总结为运与气的生克制化规律,可根据患者出生之年的运气体质及发病当年的症状表现,全面综合地预判人体健康或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45(06)。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