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即将到来,夏至是否代表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清凉的日子将要来临呢?其实并不是如此,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候在继续积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才刚刚开始。今天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夏至,夏至各地有哪些风俗习惯,我们又该如何在夏至正确的养生! |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2019年夏至:6月21日23:54:09 – 7月7日17:20:24。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夏至,各地的风俗习惯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夏至养生 三大原则
饮食清淡多吃“苦”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气,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在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体质虚寒的人最好少吃香蕉、雪梨、西瓜、柿子等寒凉类水果。”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马治国建议。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健脾养心人畅快
夏至过后,除了健脾,还要养心。炎夏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晚睡早起莫夜晚露宿
夏至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中医认为头部是阳气汇聚之地,所以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或者头对窗户,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很严重。此时室内外温差比较大,不宜夜晚露宿,以免寒邪之风入体。
夏至养生食材 越吃越健康
1.花菜:生津止渴
(有白、绿两种,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热毒等功效,同时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B群、胡萝卜素。)
时蔬总烩
材料:白花椰菜及绿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黄椒各半碗,适量盐、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锅中放沙拉油,将食材与盐、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后加入些许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后即可食用。
2.南瓜:补中益气
(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南瓜米粉汤
材料:猪肉丝、南瓜丝、包心菜丝、芹菜丝各1/4碗,葱段、虾米、香菇丝适量、猪骨头1碗、米粉1斤、调味料。
做法:猪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钟。爆香葱段、虾米及香菇丝后,放猪肉丝、南瓜丝、包心菜丝,加去骨高汤及米粉,煮滚后调味即可。
3.菠菜:润肠止渴
(可补血润肠、止渴,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形成草酸钙盐,建议先以热水汆烫,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黄翠绿粥
材料:菠菜4两、鳕鱼片半碗、米饭2碗、猪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汤匙、适量盐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烫备用;将水与大骨煮1小时,去大骨加饭煮粥,加菠菜、鳕鱼片、蛋汁及调味料。
4.金针菇:清热解忧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金针菇解忧汤
材料:金针1碗、山药半斤、猪肉丝半碗、红枣6个、姜3片,适量米酒、太白粉、香菜、盐及香油。
做法:肉丝加米酒、太白粉及盐拌匀,加2000c.c.水及红枣炖1小时,加其余食材煮滚调味即可。
5.莲藕:安神凉血
(具清热安神、凉血散瘀功效,含维生素B、磷、铁等矿物质,可改善贫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压。)
莲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薏仁及切丁莲藕各1汤匙,杏仁牛奶400毫升,适量蜂蜜。
做法:将全部材料搅拌均匀,加入蜂蜜调味即可饮用,1天内喝完即可。
(专家建议:夏季因为炎热,许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建议饮食应定时定量,可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来源:39健康网/编辑整理: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