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00 理性

        古人用运气学说预测和解释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中医将其运用于疾病的防治。

 

        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的王世钦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从顾植山老师五运六气课程中悟得的中医之理。

 

        习中医者,首要搞明白阴阳五行之理,才能自我相信,进而懂得中医之伟大,中华民族智慧之伟大。听完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的课,才惊诧阴阳五行原来如此,与教科书上讲的竟然不同。“封建迷信色彩”的五运六气,竟然是中医的根本。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阴阳的真正涵义

 

        教科书上认为:阴阳的涵义很朴素,“是指日光的向背”,是对日月、男女、水火等概念的哲学抽象;因而将阴阳概括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把阴阳学说定性为“古代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然而仅据日光的向背,日月、男女、水火的相对,不足以形成阴阳学说;仅仅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也产生不了五行学说。

 

        古人通过观察日影并结合自然气息的变化,得出: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间最长;夏至阳极而一阴生,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具体表示就是太极图。(图1)

 图1 太极图

图1 太极图

 

        太极图具体表示自然界的阴阳气是具有盛衰变化的节律运动。阴阳代表了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由衰到盛——阳象;由盛到衰——阴象。

 

        太极图用数字来表达就成了“洛书”,“洛书”是数字化的太极图。(图2)

 图2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图2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太极——河洛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也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读懂了太极图、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和中医理论最基本的道理都在里边。

 

        《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以顾植山老师说:自然大《内经》,《内经》小自然,读《黄帝内经》要联系大自然来读,才能理解。

 

五运的真正涵义

 

        五运即五行,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

 

        “万之大不可胜数”,古人执简驭繁,根据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五个时段的基本象态,创造了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学说。把一年分作五个时段,就会依次出现“生、长、化、收、藏”五大类自然气息,代之以符号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汉书·艺文志》:“五行者,五常之行气也。”自然界“五常之行气”轮流不息,“五气更立”,就是“五运”,也即“五行”。

 

        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槖”的运动。《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龠(编者注:音tuó yuè,指古之鼓风用之袋囊,犹如现代之风箱)乎?”槖运动一开一阖,出现“开、阖、枢”三种状态。开阖运动化生万物,《黄帝内经》:“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曰“三生万物”。

 

        阴阳各有开、阖、枢,就产生了“六气”。古人把六气命名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顾植山老师指出:三阴三阳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指导中医临床意义重大。《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就是指此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素问·至真要大论》:“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所以说:六气化生万物。《左传》:“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五行是六气化生万物后在地球上可见的物象,故五是“地数”。《国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因为五行是随时间演变的五大类时态信息,古人靠观察天上的星象来定时,故《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五运由察天象而得,故代表五运(五行)的符号称“天干”。所以是“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顾植山说:“法天则地,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奉天承运。”

 

        阴阳五行(五运)的运动变化规律为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

 

        《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即阴极可以转阳,阳极可以转阴。

 

阴阳五行的最高层次

 

        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周期性节律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更高层次的结晶。方药中先生说:“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邹云翔说:“不讲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不了解中医学。”

 

        五运六气是有周期性规律的。

 

        《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朞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行气矣。”

 

        顾植山教授提出,《黄帝内经》中处处是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的疑点难点,大多与运气有关。掌握了五运六气,许多问题均可迎刃而解。不懂五运六气,就读不懂《黄帝内经》,就不会真正搞懂中医理论。

 

        顾植山教授进一步提出,《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为阴阳五行的最高层次。阴阳五行学说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思想模型,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黄帝内经》植根于黄帝时代的文化,凝聚了黄帝时代文化精粹,所以《黄帝内经》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通过顾植山教授的讲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理解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原本许多的疑难问题,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吾辈当竭力继承发扬。

 

『名家简介』

        顾植山,男,出身世医,1979年被安徽省政府作为“特别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选调到安徽中医学院任教,现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国家973项目“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与内涵研究”课题组专家,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学术委员等职。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专项课题“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组长,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人口健康领域咨询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学术编委,全国《中医文献学》教材主编等。受聘加拿大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教授,北美洲针灸医师考试学院客座教授等。

 

| 作者简介 |

        王世钦,男,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内三科)主任,医学博士,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等。

 

        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成果有“脑络通冲剂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江苏省200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列第三位;“益肾通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获淄博市2004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正在开展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科研协作;“清热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课题等项目。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