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之藏血与疏泄


00 银杏-000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故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今天我们跟着于峥老师详细了解肝的两大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篇》曰:“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它高度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

 

         所谓“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病理上容易动风化火,肝又主管筋的活动,这些功能作用以及病理的变化,若以阴阳来归类是属阳的。因此,肝的生理功能主要分两个方面:一则为肝藏血,一则为肝主疏泄。所谓肝主疏泄,即肝有疏通气血的作用;而肝藏血,是说肝有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01 枫叶

1、肝藏血

 

         “肝藏血”,主要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唐·王冰注《素问》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当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相应减少,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运动或工作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增加,肝脏将其贮藏的血液排出,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为罢极之本”。所渭“罢极”就是耐受疲劳的意思。指肝是为运动提供能量的源地。当人劳动时,肝脏把自己贮藏的血液供给全身,使肢体包括脑发挥作用。

 

         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张氏医通》对肝化生血气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说明水谷精微与肾中精气汇集于肝,在肝中滋生成血液的新成分。此外,肝主升发,五行属木,通于春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为四季之始,内应于肝,肝气升发能化生为物,生升有由则血气冲和。从治疗学角度亦可反证肝能生血。

 

         如唐容川在《血证论·吐血》中指出:“肝为藏血之脏,……司主血海,冲、任、带三脉又为肝所属,故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中药中的补血药多数以入肝经为主,如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等。若肝不能生血,则补血就不必“以肝为要”。所以说,肝能生血,受藏于肝之血复行于周身之时,与入肝之血相比已有了新的变化,并成为肝藏魂、华爪、充筋、罢极的物质基础。

 

         肝主藏血,肝血充足,贮调相宜,则心有所主;是以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周身,需要肝气的条达。若肝气郁滞,气枢失和,则宗气不畅,心血为之郁阻,常致胸痹、心痛等;《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尤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藏血焉。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2、肝主疏泄

 

         另一个方面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地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人们通常把这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为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供给。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多沿其论述,至金元以后方臻于完善并进一步发展,指导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愈来愈被广大医家所重视。《内经》中采用取类比象之法,用木之舒展条达、升发宣散的特性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政为散,其令宣发”。

 

         “疏泄”一词的提出,最早出现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当中云:“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美,阴气乃随,生气淳化,力物以荣”。王冰注曰:“生气上发,故土体疏泄;木之专政,故苍气上达。达,通也,出,行也。”张介宾注云:“木气动,生气达,故土体疏泄而通也。苍气,木气也。”(《类经·运气类》)。由此可见,这里的“土疏泄”意指木气条达,土得木制化而疏通,与《素问·藏气法时论》的“土得木而达”是同一意思,隐含了肝木具有条达、疏通的作用。清代医家叶天士说:“肝为风木之藏,……其性刚,主动,主升,……”(《临证指南医案》)。周学海指出:“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读医随笔》)。

 

①疏畅气血

 

         《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赖气血以煦之、濡之、而气血相贯于全身,则有赖于气机之疏通畅达。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其气疏泄正常,则气机畅达,气血和调,经脉通利。《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曰:“气行则血流”,《血证论》也说:“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则血脏通畅”。可见,肝之疏泄正常与否,与气血运行息息相关。肝失畅泄,或为抑郁、或为亢奋,则势必影响气机而致血行失常。肝气郁滞血行障碍,或为瘀血疼痛,或为症积痞块;其升发太过,则血随气逆而致吐血、衄血等血从上溢之变。张景岳说:“怒动于肝,则肝逆而上,气逼血升,故甚则呕血。”若肝气亢而无制,血随气涌,上蒙清窍,可发为气厥,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②助脾胃纳化水谷

 

         脾为仓廪之本,主运化,其气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其气降。二者阴阳相合,升降相因,为气血生化之源。然脾胃之升降,精微之纳化,又赖肝之疏泄相助,肝气条达,气机调畅,是保障脾胃正常运化功能的重要条件。唐容川《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若气郁伤肝,疏泄失职,可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影响纳化功能,出现脘腹胀痛,纳呆,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林佩琴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郁遏,郁则经气逆,为嗳,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飨泄……皆肝气横决也”。病理情况下,肝病常累及于脾,故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著名论断。

 

③疏泄胆汁

 

         胆附于肝叶间,内藏胆汁,与肝相连,其经脉互相络属而相为表里。胆汁乃精汁,由肝之精气所化,《千金方·胆腑脉论》曰:“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东医宝鉴·内景篇》云:“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汁的分泌排泄取决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则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症状。

 

④协助津液代谢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均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流通则津液代谢正常,肝脏正是通过其疏利调达脏腑气机的作用,来协助体内津液的代谢活动的。首先,肝气可以疏利三焦之水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这就指出的水谷,特别是水液的运行,必须借助于三焦为通路,肝脏则可以调杨三焦之气机,疏利上下之水道,使津液运行无阻,出入流通。其次,肝的疏泄功能还可以调节肺、脾、肾等脏的气机升降,协助它们对津液代谢所发挥的各别作用。如肺主宣降,有通调水道之能,肝气升发上达,肺气清肃下行,两者升降配合得宜,津液则敷布周身,下输膀胱。脾司运化,有转输水精之职,肝主疏泄正常,脾土运化健旺,水液自能及时消化转输,上归于肺。肾合膀胱,有分清泌浊之权,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辅助肾之气化,使膀胱水窍开阖自如,小便的贮藏与排泄皆不失其常。

 

⑤调畅情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是情志活动的总称,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七情分属于五脏,称为“五志”,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灵枢·本神篇》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情志的功能。

 

         肝气条达,则气血调和,气机调畅,情志舒展,既不抑郁也不亢奋。若肝气疏泄不利,条达失宜,气机失调,则气血紊乱,或滞而不爽或亢而为害。情志抑郁不舒,可见郁郁不乐,欲哭、寡言少欢,多疑善虑等,情志亢奋,可见急躁易怒,失眼多梦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元代医家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恼怒肝郁”,“气郁不舒,木不条达”,“郁动肝致病……疏泄失职”。所以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反之则引起情志活动的异常。

 

⑥司生殖冲任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于人之繁衍至关重要。《灵枢·经脉》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肝疏泄常则精液排泄通畅有度。若疏泄不利,则阳痿不举,或遗精滑精,或阳强不泄等。《杂病广要》曰:“阳痿皆耗散过度,伤于肝筋所致。经云足厥阴之经,其病伤于内,则不起是也。”对男子排精,朱丹溪《格致余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精液排泄通畅有度,反之则排精不畅。

 

         厥阴肝经与冲任二脉相关,肝血充盈,冲任满溢,则下注血海而为月经。《医学正传》说:“女属阴、得气多郁。”若情志不舒或暴怒伤肝,肝失调达,疏泄失常,则致冲任失调,常可引起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诸证。唯肝气和平,则血海宁静,周身之血亦随之而安。

 

结语:

 

         肝的基本功能就是肝藏血,主疏泄。肝在人体脏腑中具有重要作用。《读医随笔》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肝主一身之里,即“八脏贵肝”就是对其功能的高度概括。肝藏血,血属阴,肝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而“用阳”,则是从肝的生理机能来看,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动,主升,按阴阳的属性来概括则属于阳,是以阳为用。总而言之,肝脏是储藏血液,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脏器,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较大影响,其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

于峥,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于费开扬老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来源:现代中医药(2010-07第30卷第4期),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