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

人和人更本源的差异体现是人的身体,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从这一本源出发,追溯中医发展的本源,或许我们对中医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判断。《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身体观的根本特征是身心一体化。


痰湿体质者的养生茶

什么是痰湿?痰湿是怎么来的呢?如何来化解体内的痰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浅说“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行为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寒︱养肾防寒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小寒时期尤需养肾防寒,来看看具体怎么防寒进补吧~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 […]


居家保健话节气——小寒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相比较而的,“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在养生保 […]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 —— 姜

       姜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反映了姜的保健功效。姜又分为生姜和干姜,虽然同为姜,但作用却大不同。用生姜可以治疗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而用干姜能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咳嗽 […]


回顾2016,展望2017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今天已是2017年的第一天。中医药在经历了2015年作为序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放开二胎后,在2016年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有多项纲领性 […]


冬季养护好你体内的“小火炉”

冬天阳气潜藏,气温很低,所以人体最易受风寒之邪的侵袭。平时除了做好保暖工作外,还要注重内部调理,多吃一些益肾壮阳的食物,让自己安然过整个冬季。


药食同源——藻菌篇 (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的关系十分复杂但又辨证统一。“药食同源”指出人们对药物和食物的认识是同步的,它们有共同的渊源,食性理论与药性理论互相一致,同出一理。          中医认为,人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调造成 […]


说说中医保健酒的宜和忌

        “酒为白药之长”,中医有很多使用酒的方子,如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中都有酒。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因为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