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


李氏砭法 | 砭除肺结节

我们曾介绍过李氏砭法的首创者李道政先生(见“草根中医,顽强前行”),手中一把虎符铜砭,造福众多疑难症患者。目前李先生已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师承班,同时也在各地开设培训班,让更多人能了解砭法(即刮痧)解决日常病痛。   本文详细介 […]


熊继柏:中医如何看病?

如果我带徒弟,一定要求对四诊敏感。病人打个喷嚏、擦个鼻涕就要马上知道哪个地方有毛病并及时做出反应,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辨证也一样,我们辨证分析的关键是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究其实质为两个: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 […]


中医常用退热法有哪些?

发热就吊水,这基本已经成为目前医院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降温,因此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不要因为发烧就盲目用药。   中国传统医学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因病 […]


日本汉方名医解读栀子豉汤

一般认为栀子豉汤用于上焦有热虚烦之证有良效,在本篇文章中,日本汉方大家矢数道明对于栀子豉汤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栀子豉汤的应用、目标、方解、加减、主治等,都写得十分清楚,简单易学,确实不得不赞叹日本汉方学者的仔细认真!   栀子豉汤 作者: […]


中医需要自己的“心理学”吗?

我们的文化里有非常深邃的内容,但是我们得去发掘,并合理地表达出来,让更多人接受和受益。在众多领域里,最有希望融合中西与心身的或许就是中医,以“中医治神”为核心的,“心身合一”的,具有规范表达和操作的治疗技术。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心理学,而且其深 […]


“气病”的病机

中医经常会说五脏虚实,那么是怎样产生的虚实之证呢?《素向·调经论》认为重点不是五脏,而是气血失调导致各种虚实之证。这对于认识很多现代病的成因都很有帮助,如果有人能专注研究或许能对中医研究另辟蹊径。   “气病”的病机 作者:任应秋   《素 […]


韩启德:医学史对我们的拷问

《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cine)是由我国医史学家王吉民(1899— 1972)、伍连德(1879—1960)于1932 年写成出版的中国第一部用英文全面阐述中国医学史成就的专著,出版后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 […]


针灸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针挑疗法

《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第一句引黄帝言:“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可见针因为能通经脉调血气而在治疗手段中被列为第一。 本文详细介绍 […]


慢郎中?针灸急救,快到让激素无用武之地!

中医六技,针灸砭药导引。针排在第一位,为什么?因为针的快捷方便。针灸治疗疼痛有时一针即可见效,且针具携带方便,针灸治疗范围广,文中之例可见一斑。   本文是郭帅老师在灵兰专题课的讲课内容,能帮助大家了解《标幽赋》并树立对于针灸治疗 […]


岳美中:老年人的虚损应该如何补

补法为八法之一,临床见虚则以补法治之,补法似乎看起来很简单,但气血阴阳具体如何补,不同脏腑具体如何补,如何才能补得到位,这里边儿有不少讲究。   补法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可冀   老年人通常表现为体质减弱,机体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