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李东垣学说的临证体会

李东垣(1180–1251),名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 […]


彭坚:经方治疼痛的思路

身体的各种疼痛往往是各种疾病的表现,而经方提供了对各种疼痛的治疗方,只是需要人们去学习领悟。本文摘自彭坚的《我是铁杆中医》,详细介绍了经方在治疗头痛、咽痛、肩颈、心绞痛、胸胁、心下、腹痛、腰腿痛、周身疼痛等各种情况下的运用,且以医案深入浅出 […]


一贯煎,凡见口干无苔者,皆有效验

中医认为肝脏体阴而用阳,常肝肾阴不足,容易出现肝阳上亢,并且因为肝气易郁的特性,常也兼有肝气内郁的症候,所以如果病人出现肝肾阴液不足,并伴有肝气不舒的现象,一贯煎这个方子就非常合适。 一贯煎主要能起到滋阴养肝疏肝的作用,适合肝肾阴虚并伴有肝 […]


经方名家荟萃之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由桂枝汤加桂枝二两而成,出自《伤寒论》117条。原文中的语境是表证时烧针治疗受寒引起血脉凝涩,针孔处发生红色肿块,风寒之邪引动下焦水寒之气向上攻冲。深究之,其病机为心阳虚而肾水上乘,所以外用艾灸其红色核块,以温散寒凝的气血,内用桂 […]


熊继柏:学习五运六气可以预知这三点!

为什么传统中医认为五运六气非常重要?内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有七篇大论,篇幅占《素问》的三分之一以上?熊继柏先生在本文中介绍了如何运用五运六气预知每一年的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向,预知每一年脏腑发病的趋向,预知每一年流行病发病的趋向。文中提到的框架需 […]


张灿玾:治疗泄泻经验

泄泻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中医一般根据病因病机运用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的方法治疗。本文总结了著名老中医 […]


谈四时养生之冬季养生

        冬季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季,冬季的季节特征是天气逐渐转冷,天寒地冻,大地肃杀,万物闭藏,人体的机能活动也与自然相应,阳气内收,蓄积于内以御寒。中医学认为,冬季亦是养生的“黄金季节”也就是“进补”和运动的大好时节,人们可以通过养精 […]


李可:治疗宫颈癌的成败得失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尽管如此,晚期宫颈癌的 […]


养生:先养脾胃,而不是急于补肾

      我们的身体禀受父母的精血,出生之后,一个人身体的先天素质就已经决定了。肾为先天之本,就是指受自先天的元精。同时,您的肾中精气是否充足,也会决定孩子的先天素质。但是先天因素只是决定身体素质的条件之一,您身体的实际健康情况,看的还是 […]


李可:金匮痰饮三方治内耳眩晕症

痰饮是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所形成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根据水饮停积的部位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痰饮的表现多样,所以有“百病皆有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由于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