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六经解—中医奥妙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他对于《伤寒论》六经辨证有独到的见解。 六经解—中医奥妙 […]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他对于《伤寒论》六经辨证有独到的见解。 六经解—中医奥妙 […]
长夏多湿,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为病,多种多样。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三仁汤”清热利湿,宣畅三焦,调理脏腑气机,临床凡遇湿热影响三焦气机而导致的疾病疗效显著! 郑州暴雨,很多人长时间被雨淋湿或者 […]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而中伏更是最热的时候,与大暑前后脚到来,因此有“一年养阳夏季最佳,夏季养生三伏最佳,三伏养生中伏最佳”的说法。今天与大家分享中伏养生的一些办法,或许能帮到您。 中伏养生 作者:艾琳艾灸净拍 从今天开始,就 […]
每次读到《伤寒论序》中“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不由想到当代医院 […]
为什么中医日趋式微?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中医太简单。读完本文后令人会心一笑:中医这么简单,就看你的目的是健康还是科学了。 中医太简单,说开没意思 刘力红曾经说过,中医太简单,说开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当时我正被阴阳五行搞得晕头 […]
很多人听说过“医易同源”,但不一定所有人都理解“医易同源”的含义。本文从“象”模型入手提出其为医易会通的交点,在令人开阔眼界、更深理解“医易同源”之外,打开一扇深入学习、理解中医的大门。 (全文约1.2万字,阅读约30分钟) “象”模型 […]
炎热的夏天来了,还不吃一些清凉药膳调理一下? 暑天清凉药膳 作者:池晓玲 暑热天气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可多食绿豆、百 […]
用药是否有效,药力能否抵达病所很重要,清·尤在泾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相对于西药的靶向治疗,中药有引经药以便将药力引到所需的病所。本文介绍了骨伤科常用的引经药,而且很多药物不仅用于骨伤科,在内科中同样被广泛使用, […]
如何学习中医,岳美中教授说“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黄煌教授同样主张学医可以先从药、方入手。本文是对《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一书的述评,但提出的学习中医的方法却令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一条明路。 研究方证的一部力作 ——《皕一选方治验实 […]
李可老中医在临床治疗膝关节积液时,从寒、热、湿、虚四方面辨证施治,认为一切水湿停聚诸症,皆因“气不化水”,从调燮整体气化入手,即可根治。而膝关节积液的证型不出4类,本文例举4个医案说明辨治过程及用方,且随访结果表明疗效显著。 膝关节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