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试试身痛逐瘀汤

由于长时间坐,或站立、弯腰抬物等原因,不少人得了腰肌劳损,导致腰部酸痛、胀痛,而现在尤其以996的白领们为多。考虑到腰肌劳损多与气滞血瘀在相应部位有关,而身痛逐瘀汤能活血通络化瘀,效果明显,对此本文的两篇研究文章给出了临床证据。   身痛逐 […]


为什么平时需要贮备药物?应该准备些什么药?如何贮藏?

现代的药局曾被称为药藏,其典故出自印度阿育王时,有一比丘因病求药而不得,王乃于国中四城门边建藏药之库,施药与一切生病比丘。我国则始建于东晋时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药藏”专篇中详细描述药物贮藏的目的、意义及范围等,在今天对于个人、家庭仍有借鉴意 […]


适逢中秋话食桂之道

      中秋时节,按宋人朱淑真“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的说法,圆月将残,桂花花事将了。您是否不舍这“广寒香一点”?中秋佳节,满城的桂花树飘香,沁人心脾。其实,桂花还是很好的食材,可制糖、茶点、酿酒、入馔,“桂酒”“广寒糕”“木 […]


药王孙思邈是如何做艾灸的?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年幼多病,但其后发奋学医,并与唐朝政府合作著有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级药典《唐新本草》,被后世称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本文探讨了他对于艾灸的看法,值得现代人借鉴。   孙思邈的灸疗思想 […]


治疗关节疼痛,祛风八法灵活化裁

中医认为在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六气各有主时,致病因时而异,惟风气四时常见,故致病最多,居六邪之首,所以将风称为“百病之长”。体现在痹证的辨证过程中,风邪也是常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本文列出在痹症治疗中的八种治风方法,值得深思、学习。   […]


郭博信:谙熟药性、权衡剂量,方可提高疗效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是2002年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至今已再版47次,让无数中医从业者、中医爱好者和患者受益。李老先生用药之大胆,使该书在今天仍有令人惊世骇俗的感觉,不得不说,该书的出版源于时任出版社医卫室主任、 […]


李可:培元固本散治诸虚百损

李可老先生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本文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介绍李可老先生的培元固本散及临床运用举例,可惜紫河车现在已经无法从药房中买到了。    培元固本散由人胎盘、鹿 […]


李可:头风痼疾与秘方“偏正头风散”

  头风痼疾与秘方“偏正头风散” 作者:李可   凡百治不效,抱病终生,至死不愈之头痛,古代谓之“头风痼疾”。史书记载,三国曹操即因此症,不治而死。   或每日定时发作,或交节病作,或经前必犯,或由七情过激触发,发则头痛如破,晴胀头眩,呕吐 […]


李可:足跟痛(跟骨骨刺)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患有足跟痛影响行走、站立。足跟痛(painful heel)指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有,最常见的是跟骨骨刺,治疗可采用手术、 […]


刘更生、颜纯淳:名老中医读书之路

如何学习中医、学好中医,并在临床中运用、见效,不但是很多中医学子的问题,也是很多中医爱好者的问题。本文总结了近百位名老中医的治学道路与经验,从读哪些书、背哪些书、学习的方式方法、读书与临证等多方面介绍了如何学习中医。   【引言】 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