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


赵绍琴:泄泻八法

  泄泻八法 作者:赵绍琴   大便次数多且稀,腹中不适,谓之泄泻。古代文献名目繁多,有以脏器定名的,如:“胃泄”、“脾泄”、“小肠泄”;有以泄势、形态定名的,如:“濡泄”、“溏泄”、“飧泄”、“滑泄”;也有以病因定名的,如:“寒泄”、“火 […]


颈项强痛:不一定是颈椎病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强调理法方药,要按照辨证论治来进行治疗,本文从一个患者的表现开始,抽丝剥茧捋出病因,并据此开方,最后药到病除。   颈项强痛案 作者:刘志杰     郝某,女,53岁   初诊日期:2010.4.13 主诉:颈痛10余天 […]


李可:尿毒症初探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多为透析或换肾。无论哪种方法,都花费巨大且使患者痛苦不 […]


四物汤,原来你是这样的

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其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被用于外伤瘀血作痛。后来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书首先记载将四物汤用于妇产科疾病)。以后在宋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产后方》 […]


赵绍琴:治腹痛四法

  腹痛四法 作者:赵绍琴   腹痛是一个症状,多发生在某些疾病之中,如:胃痛、腹泻、痢疾、虫积等。就其部位而言,痛在大腹属脾、胃、肠;痛在少腹属厥阴;当脐或小腹疼痛属少阴或冲任。若以有形无形来分,一般来说,气郁、因寒、受热、虚弱不足等,多 […]


《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论》,因其六经辨证、方证对应的良效而闻名,无数医家钻研该书并在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近代胡希恕先生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虽出生草根,但治学严谨,往往能医好疑难杂症。本文是其弟子冯世伦在整理、学习《伤寒论》时所得,可为学习 […]


毛德西治脾胃病“三味”方

俗语说“三十岁前人养胃,三十岁后胃养人”。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位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因此调理好脾胃对于身体健康有极大作用。但是很多人年轻时不注意保养脾胃,等上了年纪脾胃就是出现各种毛病,本 […]


治近视:患者从0.3到1.5,用了这二穴

《江南程氏针灸精粹》以名老中医、江南程氏第四代传人——程子俊教授为代表,总结了江南程氏针灸的主要学术思想,并精选了程子俊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记载的内、外、妇、儿、五官杂病等疑难杂症验案。本文介绍了针灸学中“远道取穴”治疗近视的医案并给出青少年 […]


李可:三叉神经痛痼疾——兼论火不归原证与傅山引火汤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


柴胡怎么用?邹润安这样论柴胡

邹润安(1790—1845年),名澍,字润安,江苏武进人,清代医药学家。其著作《本经疏证》被认为是对《神农本草经》药物研究、剖析得最深刻、最透辟的专著。邹氏论药,始终紧紧抓住药物所适应的病机,且不离论方与论病,往往是融《内经》、《伤寒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