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归档: 5月 2016s


中医药文化——辣椒

        《食物宜忌》:“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辣椒很早之前就有药用记载。辣椒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亚美利加人(玛雅人)就开始吃辣 […]


乌骨鸡

       乌骨鸡又称武山鸡、乌骨鸡,是一种杂食家养鸟。它们不仅喙、眼、脚是乌黑的,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在唐朝,乌鸡被当作丹药的主要成分来治疗所有妇科疾病并沿用至今,比如乌鸡白凤丸。在家里我们也经常用乌鸡的煲汤功 […]


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浅识

    女性更年期心烦、脾气大,难道家人只能忍受吗?中医认为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弱,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月经将断,生殖能力低下。在此转折时期,如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则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肾作为先天之本,与更年期有着密不可分的 […]


天麻类中成药治验眩晕头痛

        天麻是中国古老中医历史上就入药的药材,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天麻长于息风止痉,且药性平和,大凡风动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故素有“定风草”、“治风神药”的美誉。此外,天麻还具有较强的平抑肝阳的功效,能治疗眩晕、头 […]


我们体内的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那么湿气与阳气是什么关系呢?罗大伦老师在本文中娓娓道来。            今天北京的天气不好 […]


奕友读书会:黄帝内经选读(第6次)

         5月21日,又是天降大雨,但6位老奕友们还是早早来到了绿洲会馆,因为从现在开始大家开始学习藏象理论,能够更多地与我们的身体联系起来了(可惜少了照片)。         本次活动选读了下面的几篇文章,突然 […]


拨开迷雾学中医

       中医博大精深,不时有人学着学着就觉得有太多的理论,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中医学习的迷雾之中。          那么该如何学习中医呢?王伟医生认为唯有中医的理法方药才是中医的核心,学好经典才能日有所进~           中医的最 […]


小儿哮喘如何保健

        中医认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特别是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弱、痰浊内生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哮喘发作主要表现:喉间哮呜,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家有哮喘宝宝的父母们可以用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穴位贴、药 […]


南怀瑾先生谈论“静”与睡觉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和阳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晚上睡觉,白天清醒是阴阳,阴静阳燥则是外在表现。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南怀瑾先生 […]


把病邪从里面赶到外面——表里与阴阳

    天之阴阳分为四分,人亦应之—-人的阴阳与天的阴阳是对应的。则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府为阳,藏为阴。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立夏过后,温度逐渐升高,但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