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养生 – 惊蛰饮食


惊蛰

【节气介绍】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3 月6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是惊醒、惊动之意;“蛰”是“蛰伏” 之意。“惊蛰”的意思是说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我国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至3~6℃,江南一带气温升至8℃以上,西南、华南地区气温一般可达到10~15℃。与其他节气相比,惊蛰时的气温回升是全年最快的。

 

【节气特色】

我国古代将惊蜇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指出此时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惊醒,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还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之所以出现“春困”,是因为人体的皮肤在冬天里受到寒冷刺

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随着惊蜇时气温慢慢升高,人体皮肤的毛孔、汗腺和血管也逐渐舒张,所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加之暖气温的良性刺激,

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人们就会出现“春困“现象。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惊蜇时人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意思是说,春天晚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各体质人群的食疗、营养建议】

  1. 血瘀体质:红豆黑米粥菠菜猪血汤红枣桂圆枸杞红糖水
  2. 阳虚体质:韭菜炒鸡蛋淮山桂圆炖兔肉黑胡椒洋葱炒鸡蛋
  3. 阴虚体质:茅根鸭蛋羹黄芪甘草饮参麦炖仔鸭
  4. 气虚体质:芦根香附豆腐汤二参红枣饮妙香茯神鸭舌汤
  5. 平和体质:党参煲鸡心杏仁银耳羹人参炖排骨
  6. 痰湿体质:青皮车前子白糖饮陈皮郁金煮白鹅冬瓜苡仁粥
  7. 湿热体质:山楂益母茶玉竹瘦肉汤二豆粥
  8. 气郁体质:郁金清肝茶萝卜炒猪肝芹菜粥
  9. 特禀体质:姜桂红枣汤补气生脉茶神仙粥。